现代液质联用(LC-MS)系统主要采用三种大气压电离(API)技术:
电喷雾电离(ESI)
通过高压电场(2-4 kV)使流动相形成带电雾滴,经氮气辅助去溶剂化后产生气态离子。ESI特别适合极性化合物,可形成多电荷离子(如蛋白质[M+nH]n+[M+nH]^{n+}),使大分子质量落在常规分析器检测范围内。
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
利用电晕放电(电流3-5 μA)使溶剂分子离子化,通过质子转移反应使分析物带电。适用于中等极性小分子(分子量<2000 Da),典型离子形式为[M+H]+[M+H]^+或[M−H]−[M-H]^-。
大气压光电离(APPI)
采用紫外灯(通常10 eV)激发分析物分子电离,对非极性化合物(如多环芳烃)具有独特优势,需添加甲苯等掺杂剂提升效率。
选择离子源需综合考虑以下关键因素:
化合物性质
流动相条件
参数 | ESI | APCI |
---|---|---|
流速范围 | 0.1-0.5 mL/min | 0.5-2 mL/min |
缓冲盐限制 | <20 mmol/L | <50 mmol/L |
pH敏感性 | 高 | 中等 |
检测需求
双离子源系统
新型仪器可配置ESI/APCI复合源,通过快速切换(<20 ms)实现:
离子源参数优化
维护周期对比
纳米电喷雾(nano-ESI)
流速降至200-500 nL/min,灵敏度提升10倍,适合微量样品分析
离子淌度兼容源
新型ESI源集成差分迁移率技术,可区分同分异构体(如糖基化修饰位点)
AI辅助方法开发
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化合物结构预测最佳离子源参数,减少实验优化时间30%以上
正确选择离子源需平衡化合物特性、方法灵敏度与维护成本。建议通过标准品(如利血平、氯霉素)进行系统性能验证,确保方法转移的可靠性。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