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源与真空系统准备
开机前需确认载气(氦气纯度≥99.999%)压力稳定在0.5-0.7MPa,检查进样口隔垫密封性。真空系统需连续抽真空3-4小时,使质谱端真空度达到10−510^{-5}Torr以下(安捷伦7000系列标准)。涡轮泵转速应≥95%,否则提示系统泄漏。
温度程序设定
部件 | 设定范围 | 作用 |
---|---|---|
进样口 | 250-300℃ | 确保样品完全气化 |
色谱柱 | 40℃(初始)-320℃ | 程序升温优化分离 |
离子源 | 230±5℃ | 维持稳定的电离效率 |
传输线 | 280-300℃ | 防止组分冷凝 |
三重四极杆系统需额外设定碰撞室能量(CE值10-40eV),通过自动调谐确保EM电压<1400V,氮气含量<10%。
色谱条件优化
采用DB-5MS色谱柱(30m×0.25mm×0.25μm)时,载气流速设定1.0mL/min,分流比10:1~50:1。对于复杂样品,建议使用梯度升温程序(如40℃保持1min,以10℃/min升至300℃)。
质谱采集模式选择
方法验证要求
建立5点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²≥0.995),精密度RSD<5%,LOD需低于法规要求(如EPA方法中多环芳烃检测限0.1ppb)。
进样操作规范
使用10μL微量注射器,采用"快吸慢注"技术:
实时监控指标
化合物鉴定流程
通过NIST库匹配需满足:
关机维护步骤
周期性维护计划
部件 | 维护周期 | 操作内容 |
---|---|---|
进样口衬管 | 100次进样 | 更换或硅烷化处理 |
色谱柱 | 6个月 | 切割前端0.5m,老化4小时 |
扩散泵油 | 1年 | 更换并记录油颜色 |
电子倍增器 | 2年 | 灵敏度测试,必要时更换 |
本操作规程严格遵循ISO 17025和FDA 21 CFR Part 11要求,通过标准化操作可确保数据完整性,使仪器性能恢复率达98%以上。对于复杂基质样品,建议结合QuEChERS等前处理技术优化回收率。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