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服务: 岛津赛默飞安捷伦Sciex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质谱仪工作原理深度解析:从离子化、质量分离到检测应用 | 涵盖四极杆、飞行时间、生物质谱等技术

发布时间:2025/05/19 点击次数:26

深入了解质谱仪的运行原理

质谱仪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在化学、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样品引入

样品引入是质谱分析的第一步。不同类型的样品需要采用不同的引入方式。对于气体样品,可以直接通过进样阀将其引入质谱仪的离子源中。例如,在检测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时,就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对于液体样品,通常会使用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技术,先通过液相色谱将样品中的不同成分分离,然后再将分离后的成分依次引入质谱仪。比如在药物分析中,很多药物是溶解在溶液中的,就会采用这种方法。而对于固体样品,则可能需要先进行气化处理,比如采用热解析等技术,将固体样品转化为气体后再引入离子源。

离子化过程

进入离子源的样品分子需要被转化为离子,这就是离子化过程。常见的离子化方法有电子轰击电离(EI)、化学电离(CI)等。以电子轰击电离为例,它是利用高能电子束轰击样品分子,使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这种方法产生的离子碎片信息丰富,有助于对分子结构进行分析。例如在分析石油中的烃类化合物时,电子轰击电离可以得到各种烃类的特征离子碎片,从而确定其组成和结构。化学电离则是通过反应气与样品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来产生离子,它产生的离子相对较为稳定,适合分析一些热不稳定或难电离的化合物。

质量分析

离子化后的离子需要根据其质荷比(m/z)进行分离和分析,这就是质量分析过程。常见的质量分析器有磁偏转质量分析器、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等。磁偏转质量分析器是利用磁场对带电离子的作用,使离子按照不同的质荷比发生偏转,从而实现分离。例如在早期的质谱仪中,磁偏转质量分析器就被广泛应用。四极杆质量分析器则是利用四极杆产生的交变电场对离子进行筛选,只有特定质荷比的离子能够通过四极杆到达检测器。这种质量分析器具有扫描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在现代质谱仪中应用较为广泛。

离子检测

经过质量分析器分离后的离子需要被检测和记录。常用的离子检测器有电子倍增器、法拉第杯等。电子倍增器可以将单个离子的信号放大,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当离子撞击到电子倍增器的表面时,会产生二次电子,这些二次电子又会撞击其他电极产生更多的电子,最终形成一个可检测的电信号。法拉第杯则是通过收集离子的电荷来检测离子的数量,它具有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等优点。

数据处理与分析

离子检测器检测到的信号需要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现代质谱仪通常配备有专门的数据处理软件,它可以将检测到的信号转化为质谱图。质谱图上的峰代表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峰的强度则代表离子的相对丰度。通过对质谱图的分析,可以确定样品的分子量、分子结构等信息。例如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通过对质谱图的分析可以鉴定蛋白质的种类和修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