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况与资源配置
本次合肥疾控中心实验室搬迁项目周期为25天,由隐智科仪专业团队负责执行。项目涉及办公区域和实验室两大部分搬迁,其中实验室包含理化实验室和微生物实验室两个功能区。资源配置包括:
- 运输车辆:3辆4.2米尾板车(精密仪器专用)+3辆4.2米货车(常规物品运输)
- 人员配置:15名物流人员(含3名危化品专员)+7名工程师(含2名微生物检测专家)
- 特殊要求:新冠检测相关设备需分批次搬迁并完成计量认证
分阶段实施流程
第一阶段:办公区域搬迁(第1-12天)
-
预处理(第1-3天)
- 工程师团队对办公设备进行资产登记,建立《办公设备迁移跟踪表》,标注设备编号、新址位置等信息
- 物流人员按部门分类打包,采用"五层瓦楞纸箱+防震气泡膜"包装方案,每箱限重20kg
-
集中搬迁(第4-10天)
- 每日安排3辆货车(8:00-18:00)运输,每车配备:
- 1名负责人(装车清点)
- 5名搬运工(2人装车/2人卸车/1人跟车)
- 采用"部门整体搬迁"策略,确保文件柜、办公系统同步转移
-
安装调试(第11-12天)
第二阶段:实验室分区搬迁(第13-25天)
-
微生物实验室首批搬迁(第13-15天)
- 优先转移50%关键设备(如生物安全柜、PCR仪)
- 执行三级包装:
- 运输全程温度监控(4℃恒温车厢)
-
交叉作业期(第16-20天)
- 微生物设备验收测试(第16-17天):
- 标准板校正(CT值偏差<5%)
- 用户样品平行测试(n=3,RSD<10%)
- 同步开展理化实验室搬迁(第18-20天):
- 大型设备(如ICP-MS)采用气垫搬运系统
- 每台设备拆装配备原厂工程师
-
微生物二批搬迁(第21-22天)
- 剩余设备转移后立即执行:
- 空间消杀(过氧化氢蒸汽,浓度30ppm)
- 环境检测(沉降菌<5CFU/皿)
-
理化设备收尾(第23-25天)
- 危化品运输采用UN标准包装:
类别 |
包装要求 |
运输条件 |
易燃品 |
防爆箱+吸附棉 |
防爆车运输 |
腐蚀品 |
HDPE瓶+二次容器 |
独立装载 |
- 完成全部设备计量认证(CNAS标准)
特殊事项处理
-
电力系统更新
新旧UPS更换同步进行,实施"零间隔"切换方案:
- 旧系统下电前30分钟启动新系统
- 关键设备采用双路供电(切换时间<10ms)
-
新冠防控措施
- 搬迁人员每日健康监测(体温+抗原)
- 设备表面核酸采样检测(每批次3个点位)
- 运输车辆终末消毒(含氯消毒剂1000mg/L)
-
数据安全保障
- 网络版LIMS系统采用"热备份-冷迁移"方案:
- 实时备份实验数据(RTO<4小时)
- 权限继承准确率100%
质量控制与验收
-
过程监控
- 每日召开三方会议(用户/隐智/物流)
- 关键节点留存影像记录(拆装/运输/安装)
-
最终验收
执行"双确认"机制:
- 设备状态确认(功能测试报告)
- 环境指标确认(温湿度/洁净度/气密性)
本方案通过分区作业、交叉推进的策略,在保证新冠检测不间断的前提下,25天内完成总面积超2000㎡的实验室整体搬迁。项目最终实现设备零损坏、数据零丢失、人员零感染的质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