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服务: 岛津赛默飞安捷伦Sciex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上海市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计算生物学”拟立项项目公示

发布时间:2025/06/26 点击次数:38
  计算生物学是一门利用计算机技术研究生物学的交叉学科,计算生物学实验也称为干实验,传统的生物学实验则叫作湿实验。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这门学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靶点筛选、分子设计到临床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加速新药研发、降低开发成本的核心驱动力。
 
  近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关于上海市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计算生物学”拟立项项目的公示》,现将上海市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计算生物学”拟立项项目予以公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计算生物学”项目申报指南中明确,中级范围包括:
 
  专题一、生物大数据共性算法
 
  方向1、基因组大数据智能分析算法
 
  研究目标:建立基因组大数据分析的理论体系,发展独立自主的基因组大数据挖掘算法及软件,性能相比国际主流算法提升10%以上。
 
  研究内容:面向人类基因组学大数据,建立个体基因组局部祖源推断的深度学习模型,发展人群和个体遗传本源推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重构遗传本源的时空网络,揭示高度人口流动社会的遗传结构动态演化过程。
 
  执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50万元。
 
  方向2、微生物组学智能分析算法
 
  研究目标:发展独立自主的微生物组学分析算法,相比领域内主流算法,表型关联的核心菌群和驱动因子识别等算法的性能提升10%以上。
 
  研究内容:开发微生物组学数据分析挖掘的人工智能算法,完善微生物基因目录和蛋白组成,建立健康人群微生物组学数据模拟器,开发微生物-微生物和宿主-微生物互作模型,动态预测微生物变化及其影响,揭示并验证微生物与宿主表型关联及其因果关系。
 
  执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50万元。
 
  方向3、多模态空间组学数据整合算法
 
  研究目标:开发多模态、跨样本空间组学数据整合算法,精准解析特定生理病理过程中的细胞时空演化规律,性能相比国际主流算法提升10%以上。
 
  研究内容:发展空间多模态组学数据增强、跨模态对齐与生成、空间网络解析的智能算法,实现数据的有效降噪、整合,构建基因调控网络及细胞通讯网络,解析肿瘤等疾病的时空演化机制,揭示肿瘤耐药等过程关键的空间结构及多细胞互作靶点。
 
  执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50万元。
 
  方向4、生命系统调控理论与算法
 
  研究目标:发展细胞命运和生命节律等生命过程调控的动力学模型和定量理论,揭示复杂生命系统的调控策略,性能相比国际主流算法提升10%以上。
 
  研究内容:面向生命节律和细胞命运等复杂生命过程,发展定性和定量的普适理论,建立生命过程调控的动力学模型,揭示生命过程的重要调控因素和机制,发现生命系统调控的重要靶点,并在睡眠障碍等疾病诊疗中进行应用。
 
  执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50万元。
 
  专题二、蛋白质设计改造
 
  方向1、蛋白质复合物动态结构模拟
 
  研究目标:开发高精度的蛋白质动态构象预测方法,提升蛋白质互作识别的动态变化解析能力,提高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结构预测的准确性。
 
  研究内容:发展全原子尺度高精度分子力场,提高隐藏变构位点的发现精度,揭示变构位点的通信规律,构建包含500条以上蛋白质及复合物的长时间动力学轨迹的数据库,系统解析蛋白质互作中的大尺度构象变化和复合物变构组装机制;开发蛋白质及复合物动态构象精准生成AI算法,实现活性高能构象的精准高效生成,并指导动态蛋白质的精准设计。
 
  执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50万元。
 
  专题三、AI药物发现
 
  方向1、高药效药物设计方法开发与应用
 
  研究目标:针对G蛋白偶联受体等靶点的动态调控机制,开发高药效活性分子设计方法,发现2个以上候选药物,获得动物水平有效性评价报告。
 
  研究内容:聚焦G蛋白偶联受体等靶点的动态调控机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配体-受体结合动力学优化的高药效活性分子设计方法,实现纳摩尔级亲和力、小时级靶点时间停留,开发出更具临床价值的新药候选物。
 
  执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50万元。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或本市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本市企业共同申报(须扫描上传正式合作协议)。
 
  方向2、靶向蛋白药物设计方法开发与应用
 
  研究目标:发展靶向蛋白互作的药物设计方法,发现2个以上候选药物,获得动物水平有效性评价报告。
 
  研究内容:发展靶向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药物设计体系,构建专用的化合物实体库,开发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小分子配体的从头设计、成药性质预测,获得在动物模型上表现出预期活性的新型小分子候选化合物。
 
  执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50万元。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或本市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本市企业共同申报(须扫描上传正式合作协议)。
 
  方向3、高效活体药物筛选的定量算法开发和应用
 
  研究目标:开发活体成像技术和活体药物筛选系统,提升药物与活体动物动态行为表型的实时追踪和关系解析能力,发现2个以上候选小分子药物,获得动物水平有效性评价报告。
 
  研究内容:开发高时空分辨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建立表型药物快速筛选体系,构建涵盖不同药物作用下的多参数动物表型数据库,发展基于活体表型的药效AI预测模型,发现具有高成药性的候选小分子药物。
 
  执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50万元。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或本市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本市企业共同申报(须扫描上传正式合作协议)。
 
  方向4、中药药物筛选方法开发与应用
 
  研究目标:构建多模态中药知识图谱,研发中医辨证与网络药理学融合的可解释推理模型,阐明2种以上中药组方的多维效应机制,获得动物水平有效性评价报告。
 
  研究内容:建立融合中医辨证论治和网络药理学的多模态中医药知识图谱,开发“症状-化学成分-网络靶标-通路-病证效应”的可解释推理模型,实现中药组方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多维药效机理的阐释,并在动物水平开展验证评价。
 
  执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50万元。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或本市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本市企业共同申报(须扫描上传正式合作协议)。
 
  专题四、临床应用技术
 
  方向1、传染病大模型构建与应用
 
  研究目标:建立多模态数据驱动的传染病大模型,提升重大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实现对新发突发和重大传染病防控的辅助决策,并通过预警准确、溯源一致等量化指标进行效能评价。
 
  研究内容:挖掘传染病关联的基因组学、影像学、临床数据等多模态数据之间的潜在联系,抽取医学先验知识中的逻辑规则,构建高质量传染病数据集,开发具备强泛化性和可解释性的知识推理传染病大模型,实现传染病风险识别、流调甄别、基因溯源和人群风险管理等场景的深度应用。
 
  执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方向2、眼科大模型构建与应用
 
  研究目标:开发大模型知识推理算法,构建多模态眼科大模型,实现大模型辅助下的慢病精准筛查,在5家以上社区推广应用。
 
  研究内容:建立多模态数据编码、融合与对齐框架,探索慢性肾病、心脑血管等疾病在眼底数据中的表征机制,构建应用于慢病精准推理大模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健康评估方案,推进社区慢病智能筛查的普及。
 
  执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方向3、儿童白血病精准诊疗技术开发与应用
 
  研究目标:通过开发个体化基因组变异分析方法,精准鉴别高危白血病患儿并进行精准干预,形成儿童白血病分子诊疗新范式,儿童白血病精准分型率提升25%以上。
 
  研究内容:发展计算分析方法,提升临床基因组变异的个体化分析效能,通过对儿童白血病大规模临床研究队列组学数据的计算分析,发现新的具有明确临床应用价值的诊断与治疗新靶点,建立适用于临床多中心应用的标准化、智能化数据集成与分析系统,形成化疗、免疫治疗等相结合的儿童白血病分子诊疗新范式。
 
  执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专题五、前瞻性技术
 
  方向1、虚拟细胞技术开发
 
  研究目标:针对脑、心脏、肝脏等人体重要器官,构建虚拟细胞参照系和人工智能模型,支撑虚拟临床细胞治疗以及体外模拟药物筛选。
 
  研究内容:基于基因组学、单细胞组学等多尺度数据,构建人体重要器官的虚拟细胞参照系和多层次基础模型,解码不同类型分子的协同作用对细胞命运决定的影响;模拟器官发育与病理发生发展的时空动态过程,支撑生命过程的数字再现、虚拟临床细胞治疗以及体外模拟药物筛选。
 
  执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方向2、AI赋能类器官技术开发
 
  研究目标:面向人类疾病建模、药物筛选等应用场景,建立重大疾病的类器官构建技术,构建疾病特异性的类器官体系和体外药物筛选系统。
 
  研究内容:通过整合类器官的多组学和空间转录组等数据,解析患者个体化类器官细胞发育谱系,实现药物新靶点的自动化发现;开发基于类器官的体外筛药系统,建立个体化治疗的药物筛选策略,提高类器官技术在药物筛选、疾病机理研究等领域的应用水平。
 
  执行期限:2025年6月1日至2028年5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