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服务: 岛津赛默飞安捷伦Sciex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质谱定量分析的核心原理与技术方法详解

发布时间:2025/05/16 点击次数:153

质谱技术作为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工具,其定量分析能力在药物研发、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将系统介绍质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及其特殊技术细节,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技术参考。

一、质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质谱定量分析的本质是建立离子信号强度与待测物浓度之间的数学关系。这一关系可通过以下公式表达:
A=kC+bA = kC + b
其中A为信号强度,C为浓度,k为响应因子,b为截距。该线性关系在质谱的"动态范围"内成立,通常可达3-4个数量级。

质谱实现定量的物理基础在于:

  1. 离子化过程​:样品分子电离产生的离子数量与样品浓度成正比(在动态范围内)
  2. 离子传输​:传输效率在合理离子流量下保持稳定
  3. 离子检测​:检测器信号强度与离子数量呈线性响应

值得注意的是,常规质谱图中显示的相对强度(0-100%)不能直接用于定量,必须获取并利用信号的绝对强度信息。

二、主要定量分析方法

1. 外标法(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2. 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3. 同位素稀释法(特殊内标法)

三、特殊定量技术细节

1. 选择反应监测(SRM)

2. 高分辨质谱定量策略

3. 标记定量技术

四、方法比较与应用选择

指标 外标法 内标法 同位素稀释法
准确度 中等 极高
精密度 5-15% RSD 1-5% RSD <2% RSD
基质效应 敏感 抗干扰 完全补偿
成本
适用场景 简单基质 复杂基质 痕量分析

应用建议​:

质谱定量分析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化。理解不同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结合特殊技术细节的优化,是获得可靠定量结果的关键。随着高分辨质谱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质谱定量分析正向着更高通量、更高准确度的方向不断进步。